首页 热点 业界 科技快讯 数码 电子消费 通信 前沿动态 电商

农业科普|辣椒8大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

2023-07-06 00:27:33 来源 : 椰城农业

辣椒的8种病害

辣椒生产上常因病虫害而造成产量不同程度的下降,特别是近些年来,连年种植,过量依赖化学肥料和农药等,导致病虫害的大量发生,造成死苗,减产,品质降低。椒类蔬菜生产中常见的病害有猝倒病、病毒病、疫病、疮痂病、软腐病、炭疽病、青枯病等,下面简要介绍上述各种病害的田间识别及防治方法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辣椒病害目录

1

猝倒病:真菌引起

2

病毒病:蚜虫、飞虱传播的病毒引起

3

疫病:真菌引起

4

炭疽病:真菌引起

5

青枯病:细菌引起

6

疮痂病:细菌引起

7

软腐病:细菌引起

8

叶斑病:细菌引起

一、猝倒病

猝倒病又称绵腐病、小脚瘟等。可危害瓜类、茄科和十字花科等蔬菜幼苗,是蔬菜苗期主要病害之一。

1、田间识别: 幼苗发病初期基部呈水渍状、淡绿色。发病后期,病部溢缩成线状,条件适宜3~5天全面发病,导致大片幼苗倒地死亡。倒地幼苗叶片仍青绿,而根茎部已干枯。高温条件下,病部及土表长出白色毛状霉。

2、发病原因: 猝倒病是由 真菌 (瓜果腐霉)侵染引起,病菌在土壤中生长,从伤口直接穿过表皮侵染幼苗,主要由流水或溅水传播,低温阴雨天气,或播种过密,土壤潮湿,幼苗生长不良,易发此病。

3、防治方法

①选择地势较高,排水良好的田块作为苗圃。

②苗床消毒:每平方米苗床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~12克拌干细土撒施苗床后播种,或30%瑞苗清水剂1500~3000倍释液3升浇啉,或用50%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拌种,药剂用量为种子量的0.3~0.4%。

③药剂防治:出苗后立即喷药预防及治疗,每隔5~7天喷一次,连喷2~3次。药剂可选用53%金雷多米尔水分散剂800倍液或恶苗灵3000倍液或72.2%普力克水剂800~1000倍液或50%安克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喷雾。

二、病毒病

病毒病又称花叶病,是辣椒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,近年来该病发生呈上升趋势。

叶片皱缩畸形、丛簇

1、田间识别: 常见有三种典型症状,即花叶型、叶片畸形或丛簇型、条斑型。

①花叶型:病叶出现浓绿和淡绿相间的斑驳、皱缩,有时会出现褐色坏死斑。

②叶片畸形或丛簇型:病株初期心叶叶脉深绿,逐渐变成斑驳、花叶、皱缩,严重时,叶片变硬厚,叶缘向上卷曲,幼叶呈现线型叶,后期植株上部明显矮化呈丛簇状。

叶片黄化

③条斑型:病叶呈褐色或黑色坏死斑,沿叶脉逐渐扩展到侧枝。主茎及生长点“枯顶”性坏死,造成落叶、落花、落果,严重时整株死亡。

2、发病原因: 由 病毒侵染 引致。烟草花叶病毒或黄瓜花叶病毒引致。烟草花叶病毒由种子、病株传播引起,通过田间农事操作接触病毒传播。黄瓜花叶病毒主要由蚜虫传播。 高温干旱天气有利于蚜虫繁殖及病毒病发生发展 。连作地,缺肥地,植株生长不良,也易引起病毒病发生流行。

3、防治方法:

①种子用清水浸泡3-4小时,放入10%磷酸钠中浸20-30分钟,再用清水冲洗;用0.1%高锰酸钾浸泡30分钟,再用水冲洗。

②及时防治蚜虫、飞虱、蓟马;

③加强田间管理,多施磷、钾肥,常喷面肥,提高植株抵抗病毒的能力,可减少发生。

④药剂防治:以幼苗生长期或病毒发生初期喷药防治,结合蚜虫防治。可选用3.95%病毒必克水剂500倍液+0.15%芸苔素5000倍液或2%菌克毒克(宁南霉素)水剂250~300倍液+三十烷醇粉剂500倍液;或嘧呔霉素300倍+恢复液1500倍;或20%病毒克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。隔5~7天喷一次,连喷3次。

三、疫病

辣椒疫病在多雨季节发生较严重,一旦发生,迅速蔓延,造成死苗和烂果。

1、田间识别: 辣椒整个生长期均可在 茎、叶、果 上都可以受到为害,有时根茎基部亦受侵染。

根部:根茎基部发病呈褐色腐烂。 幼苗感病,茎基部出现水渍状 ,不久猝倒死亡。成株感病多为害茎杆分枝处,病斑水渍状褪绿色,逐渐变成褐色,稍凹陷。

茎部:病斑绕茎一圈其上部组织萎蔫枯死,植株茎叉处尤其容易感染,软腐生白霉 。叶片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。

下图, 果蒂开始,枝杈地方,不规则病斑,热水烫状。湿度大时,白色粉状霉

下图, 初期,似水烫状病斑

果实: 发病初呈暗褐色水渍状,软腐。 湿度大时,受害处常见白色粉状霉 。

2、发病原因: 疫病是由 真菌侵染 引起。病菌侵染的最适温度为22℃,大雨后天气突然转睛,空气湿度80%以上时,病害易流行蔓延,土壤粘重,排水不良地块发病较重。

防治提醒:

1.雨前雨后注意打药;

2.各种药剂轮换使用;

3.严重病株清理出田外焚烧处理!

推荐药剂(保护性+治疗性):

发病初期:

保护性 杀菌剂 :代森锌、代森锰锌、吡唑醚菌酯

治疗性杀菌剂:烯酰吗啉、霜脲氰、氰霜唑等

发病盛期:

保护性杀菌剂:代森锌、代森锰锌、吡唑醚菌酯

治疗性杀菌剂:氰霜唑、烯酰吗啉、霜霉威盐酸盐等

提示:发现植株上部萎蔫时,注意看茎秆是否变色坏死了,与青枯病和枯萎病区别开。

四、炭疽病

1、田间识别: 主要为害 果实 和 叶片 ,有时也侵染茎部。

叶片 : 叶片受害,初期呈水浸状褪绿色圆形病斑,边缘褐色, 中央灰白色,具有同心轮纹 , 常变薄如纸,易破裂呈穿孔 , 轮 生黑色小点,叶片发病严重时易脱落。

果实: 果实受害,果皮表面初生水浸状黄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,病部中央呈灰褐色隆起的同心轮纹,密生许多小黑点。潮湿时病斑表面长出橙红色粘稠物,病果干缩,易破裂。

2、发病原因: 由 真菌 侵染引起。病菌可残留在土壤中或种子上,通过风雨、流水和农事操作传播,连绵细雨及大雾、多露天气,易造成病害流行。甜椒比辣椒易感病。

3、防治方法

①做好种子消毒:用55℃温水浸种10分钟,冷水冷却后浸种摧芽,或用50%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,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.4%。

②加强栽培管理,及时摘除病叶、病果,清除病残体,搞好田间卫生,可减少病害发生,减轻病害发展。

③药剂防治:预防药剂可用80%大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8%科博(波尔多液+代森锰锌)可湿性粉剂600倍液。

发病初期:喷药治疗可选用30%禾益炭克水悬剂750倍液;或18%百惠乳油800倍液;或50%施保功可湿性粉剂2500~3000倍液或10%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,每隔5~7天喷1次,连喷2~3次。

五、青枯病

1、田间识别:

① 常在辣椒花期、座果期发生。

② 发病初期, 先顶部叶片萎蔫,继后下部叶片萎蔫下垂,起初白天萎蔫 ,早晚恢复正常。3~4天后不再恢复,最后死亡呈青枯状。

③ 病菌多从 根部或茎部 伤口侵入,茎基部 维管束变褐色 ,横切茎部用手挤压有 菌脓 溢出。

④ 青枯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: 将病茎小段悬吊浸于清水中,片刻可见 雾状物 涌出(菌脓)。

2、发病原因: 由 细菌侵染 引致,土产性病害。高温高湿有利病害发生,连绵阴雨天或大雨后骤晴,病害普遍发生且严重。土壤酸性,偏施氮肥、串灌漫灌利于该病发生流行。

3、防治方法

①与非茄科作物或水稻轮作2年以上,水旱轮作是青枯病防治的主要措施。

②酸性土壤增施石灰,改良土壤。

③农事操作勿伤根茎,加强栽培管理,及时排水,保持土壤适度干爽。

④及时拨除病株,并用石灰撒施病株穴消毒。

⑤药剂预防,喷雾和灌根结合。23%络氨铜水剂400倍液+72%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;88%水合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~1200倍液+57.6%冠菌清干粒剂1000~1200倍液;2%加收米液剂500倍液+72%农用链霉素可溶性性粉剂4000倍液。每隔5~7天淋灌一次,连喷2~3次。

六、疮痂病

辣椒疮痂病,称“落叶瘟”,细菌性斑点病,主要危害 叶片、茎蔓、果实 。

1、田间识别:

叶片 :初期水浸状银白色小斑点,后变不规则、黑绿色或黄褐色或暗褐凹陷病斑。

病初银白色小斑点、后边黄褐色、凹陷病斑

病斑凹凸不平,呈油浸状。叶边缘、叶尖变黄。

病斑沿叶脉发生,叶片变畸形。

茎蔓 :染病后病斑呈不规则条斑或斑块。

果实 : 染病后出现圆形或长圆形墨绿色病斑,边缘略隆起,表面粗糙,引起烂果。潮湿时,有菌脓流出。

2、发病原因:

病原 细菌 主要在种子表面越冬,也可随病残体在田间越冬。旺长期易发生,病菌从叶片上的气孔侵入,潜育期3~5天;在潮湿情况下,病斑上产生的灰白色菌脓借雨水飞溅及昆虫作近距离传播。发病适温27~30℃, 高温高湿 条件时病害发生严重,多发生于7~8月份,尤其在暴风雨过后,容易形成发病高峰。高湿持续时间长,叶面结露对该病发生和流行至关重要。

3、防治方法:

①发现病株,及时拔除带出,集中烧毁。

②喷施农用链霉素200-250ppm,新植霉素200ppm;20%龙克菌悬浮剂500-700倍液进行防治,并喷施新高脂膜增强药效;喷隔7天一次,连续2-3次。

七、软腐病

病状 :危害果实, 植株的茎叶都没有病。

软腐病发生初期呈 水溃状暗绿色斑 ,后全果软腐,具 恶臭味 ,内部 果肉腐烂,果皮变白 ,干缩后果实一般挂在枝条上,遇外力后即脱落。

防治 :软腐病一般是由细菌引起的,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没有霉层全部是脓水。防治细菌性软腐病可用72%农用链霉素,或50%DT杀菌剂,或40%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,或可杀得、加瑞农等药剂交替喷雾,每隔7天喷1次,连喷2~3次。

八、叶斑病

(一)辣椒细菌性叶斑病长什么样子?

该病主要为害坐果后的 成株期的叶片 ,7-9月高温多雨发病率高 。

在田间多点片发生,有时局部发生很重。病斑主要有两类:

1、最常见的一种病斑,先从叶缘附近出现黄绿色、水渍状、近圆形的小病斑,扩散后,发展为褐色至锈红色、不规则病斑,干燥时,病斑多成褐色。即“铁锈色”病斑。如下三张图。

1.病初

2.褐色、锈红色

3.铁锈色

2、从叶缘开始,出现水浸状黄化,最后扩展至整个叶面,有的叶脉间出现白纸状病斑。如下图两张。

1.叶边缘水浸状

2.叶片边缘黄化

这两种类型,均是细菌造成,在显微镜下,可以观察到“细菌的喷菌现象”。细菌性叶斑病的病斑交界处明显,病斑微凹,没有隆起,区别于辣椒疮痂病。

此病发展很快,会引起辣椒大量的落叶、落花、落果,对产量影响很大,但植株一般不会死亡。

(二)辣椒细菌性叶斑病怎样发生的?

1、大田辣椒

造成这种病斑的病原体,属 细菌 。发育最适宜温度为23-30℃,湿温度适合时,病株大批出现并蔓延。

病斑一般 在种子或病残体上越冬 ,成为翌年初侵染源,病害常始于苗床。通 过辣椒叶片伤口侵入,在田间通过雨水、灌溉水或农具进行传播及再侵染 。

在地势低洼,管理不善,肥料缺乏,植株衰弱或偏施氮肥等地块发病重。

在刚降雨后,空气湿度90%以上的7-9月 高温、多雨季节发病重 。病菌侵入后,在空气湿度80%时,病害就能逐渐显症。若遇到低温,病害发展会受抑制。若后期温度升高,病害可持续发展。

2、温室辣椒

日光温室内的发病条件:温室里没有进行熏蒸消毒或消毒不彻底;室内病残株清理不干净;种子带菌,在播种前没有进行种子消毒处理;温室内灌水后没有及时通风排湿,导致室内高温高湿;在前茬熟菜收货后,土壤不进行深翻暴晒直接进行下一茬的栽培。

(三)辣椒细菌性叶斑病如何防治?

1、实行合理轮作,与非茄科熟菜轮作2-3年。前茬熟菜收货后及时彻底地清除病菌残留体,结合深耕晒垡。

2、播前种子消毒。用0.3%种子重量的50%敌可松可湿性粉剂或 50%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 拌种可防治细菌性叶斑病的发生。

3、大田生长期间,雨后及时排水,防止积水;温室内浇水后,室温升高时,及时通风排湿。及时将病叶带出田间销毁。

4、发病初期,可以喷施72%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、1:1:200波尔多液或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;新植霉素4000-5000倍;77%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400-500倍液,7天一次,连续喷施2-3次。

内容来源于网络

编辑:海口市农业农村局

标签:

相关文章

最近更新
超级企鹅篮球名人赛 2023-07-06 00:26:05
新资讯:漆原史昭 2023-07-05 23:44:45
小米r3l 当前热议 2023-07-05 23:36:55